單身父親周先生出差回來,在收拾房間時,突然發現一本寫著女兒依依(化名)名字的病歷本,醫生的診斷竟是“早孕”,處置結果:“藥物流產”,一看日期,這已是一個月前的事。這不僅讓周先生驚獃了,“出差不到兩個月,怎麼出現這麼大的事?女兒才只有16歲,還是個高一的孩子啊!”16歲女兒做流產 單身父親 求助辦公室出租心理醫生
  也許他更應該想想女兒的話:爸爸除了供我上學供我吃、穿,別的就沒管過我我想莊臣依偎在一個溫暖的懷抱爸爸的、媽媽的,甚至隨便一個陌生人的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漫畫 馬勇
  發現女兒褐藻醣膠的病歷本
    周先生今年45歲,7年前與妻子離婚,與女兒一起生活。但做洗滌用品銷售工作的他,總是全國各地出差,少則三五景觀設計天,多則兩三個月,對女兒少有照顧。
    因為不滿妻子的背叛,周先生不許妻子來看女兒,也不讓女兒去看媽媽。出差時,他經常把花店女兒一個人留在家。
    “沒辦法,為了生計。”周先生說。
    10月初,周先生再次出差,廣州、上海跑了一圈,隔三差五地給女兒打個電話,也沒發現什麼異常。11月28日,一身疲憊的他從外地回來。女兒去上學了,他習慣性地收拾一下房間,在收拾女兒房間時,無意中發現了寫有女兒名字的病歷本。
  單身父親束手無策
    “她只有16歲,還是個孩子啊!”單身父親周先生驚獃了。
    晚上女兒回來,將外衣往沙發上一扔,說一句“回來了!”就拎著書包回房間了。
    “我想問她,但不知如何開口。”周先生說。多年來,他悶頭忙工作,努力賺錢要給女兒創造更好的生活。但卻很少與女兒溝通,他知道因為離婚,女兒和他有了隔閡。
    “怎樣面對這件事兒?如何勸女兒?如何讓她不受傷害?”他一夜無眠,這些問題一直在他腦海裡盤旋,但對於一個處在青春期,還很叛逆的女兒,他真的束手無策,說輕了女兒肯定不聽,說重了又怕女兒離家出走。最後,他決定到長春市心理醫院求助。
  電影推薦:《早熟》
    導演:爾冬升
    年代:2005年
    劇情簡介:在溫室中成長的若男邂逅生於草根階層的家富,若男意外地懷孕。家富的父親是過來人,不願兒子和若男重覆自己的道路,若男的父母更反對女兒和書未讀成、事業無成的家富生活在一起。兩個年輕人在現實世界里,能否經得起考驗?
  ■對話依依
  “那時我很害怕,心想媽媽在就好了”
    猶豫了很久,周先生才同意將依依的電話給記者。怕傷害依依,記者打通電話後也小心翼翼。但依依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排斥。
    “我知道我爸爸看到我的病歷本了,沒想到他回來得那麼突然。”依依說,“說出來也沒啥,我不太在意他的感受。”
    “爸爸除了供我上學,供我吃、穿,別的就沒管過我。”依依說,爸媽離婚後,尤其是爸爸出差時,她一個人在家,黑暗裡她真的很怕。“我想依偎在一個溫暖的懷抱,爸爸的、媽媽的,甚至隨便一個陌生人的。”她說,“可是沒有,爸爸在外地,除了電話我根本抓不到他的影。媽媽在哪兒我更不知道。”說到這裡,依依哭了。看到別的同學上學放學有爸媽接送,她總是很羡慕,“哪怕是爸爸騎自行車接我,我也滿足啊。”
    依依說,高一時,她在網上認識了一位網友,很聊得來,後來就經常來找她,放學送她回家,平時兩人在一起有說有笑。
    “我覺得我不再孤單了,很幸福。”依依說,後來,在爸爸不在家的時候,男孩兒開始在她家裡留夜,她沒拒絕。但是出事兒後,男孩兒就沒影了。
    “那時我很害怕,很傷心,心想,要是媽媽在就好了。”依依說,但是,爸爸不讓她去找媽媽,媽媽也似乎忘了她的存在。後來,在好朋友的陪伴下,她去醫院做了藥物流產,請了兩天假後就上學了。
    “反正結束了,都過去了。”依依說,以後她不會再相信任何人了。
  ■心理專家
   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渴望關懷
    據吉林省心理教育協會調查,去年因早戀問題咨詢就診的案例共813例,其中單親家庭的孩子占1/3。“很多孩子都是在用戀愛來彌補愛的缺失。”吉林省心理教育協會心理診療中心副主任王雲海說,處於青春期的孩子,心智並未完全成熟,他們往往分不清友情、愛情,甚至被傷害和利用。他們會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地抓住身邊出現的任何一點“溫暖”。家長有義務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、一份完整的愛。
  ■調查數據
    813個早戀案例其中1/3是單親
    “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敏感,更渴望關懷。”長春市心理醫院首席心理專家鄭曉華說,作為父母,要多陪伴和關心孩子,不能因為家庭的破裂就讓孩子失去母愛或父愛。缺失父愛或母愛,孩子會更缺少認同感、歸屬感。如來自於異性的人認可她,她就覺得自己的歸屬感在戀愛;如犯罪團夥認同她的存在,她就覺得她的歸屬感在犯罪團夥……
    “早戀不見得是問題,問題是社會青年藉此給女孩子帶來傷害。”鄭曉華建議家長,離婚後,不要敵對對方,即便夫妻分開,也要承擔起對孩子的愛。更不要將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和報複對方的工具,這樣受傷的只有孩子。
    “我會找到孩子媽媽,讓她也多關心女兒。我也會辭職,找份輕鬆點的工作,多一點時間照顧女兒、關心女兒。”周先生聽了心理醫生的話後很後悔,表示,這事兒他就不提了,以後一定會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陪伴。
  ■橋橋點評
    孩子是看著父母生活的
    本報情感傾訴主持人橋橋:前些日子,我小姑子出車禍住院,她四歲的兒子在我們家住了兩個星期,等她出院了才送了回去。幾天后我們去她家探望傷員和孩子,多日未見,我抱著大外甥又親又啃,然後問他還跟不跟我回家?
    孩子立刻退開兩步,仰著頭很認真地告訴我:“你,舅舅和哥哥是一家銀(人),我、爸爸和媽媽是一家銀(人)!”四歲的孩子用最簡單的方式,磕磕巴巴地闡釋了他對家的理解,卻震撼了我的心。家,是有爸爸媽媽守護,塞滿關心和愛意時,對孩子才是安穩的天堂。所以任性的成年人啊,在顧及你的驕傲和自尊而做出決定之前,請務必考慮一下你的孩子,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生活的。當你把自己的日子過得一團糟時,就別抱怨孩子以你為榜樣沒過出像樣的人生了!
  本報記者 楊益
      (原標題:16歲女兒做流產 單身父親 求助心理醫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y69qyza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